李岩个人资料(李岩——李自成身边重要谋士)
李岩,作为闯王李自成身边非常重要的谋士之一,为李自成的农民军形成燎原之势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明史》、《明季北略》等史书中都有明确记载。
但是有一部分学者对此持反对意见,认为李岩是个人为虚构的人物。曾亲身参加大顺军的河南人郑廉在《豫变纪略》中否认杞县有李岩其人,康熙《杞县志》中附有一篇《李公子辨》,否认李岩是李精白之子,更否认有举人李岩的存在。据此,李岩被认为是后人杜撰的历史人物,并不是真实存在的。
证据虽然不是孤证,但这两个证据显然太过于单薄,且这两本书局限性太大。野史上的记载,堂主觉得不能轻易采信,还是要以《明史》等正统史书为准。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李岩这个人的生平功绩。
李岩原名为李信,河南开封府杞县人,天启丁卯年举人。其父是山东巡抚李精白。崇祯初年,魏忠贤被崇祯扳倒,李精白因为交结魏忠贤,被削职为民。
李家是杞县的数一数二的乡绅财主。李岩自幼读书很用功,年纪轻轻就中了举。《明季北略》上说他"有文武才",也就是说李岩是文武全才。他为人慷慨豪爽,常常接济穷人。又喜打抱不平,为百姓伸张正义。他颇有江湖侠士,喜欢呼朋友唤。他在杞县名声很好,百姓都称他为"李公子"。
李岩曾作过一首《劝赈歌》。歌曰:
"年来蝗旱苦频仍,嚼啮禾苗岁不登。
米价升腾增数倍,黎民处处不聊生。
草根木叶权充腹,儿女呱呱相向哭。
釜甑尘飞炊烟绝,数日难求一餐粥。
官府征粮纵虎差,豪家索债如狼豺。
可怜残喘存呼吸,魂魄先归泉壤埋。
骷髅遍地积如山,业重难过饥饿关。
能不教人数行泪,泪洒还成点血斑?
奉劝富家同赈济,太仓一粒恩无际。
枯骨重教得再生,好生一念感天地。
天地无私佑善人,善人德厚福长臻。
助贫救乏功勋大,德厚流光裕子孙。"
虽然劝赈没什么效果,但充分体现了李岩的侠义心肠和书生意气。
崇祯十三年,李自成巴蜀突围出来,率军到了河南。因为李岩在家乡素有贤名,得见李自成。一见之下,二人洽谈的十分投机,大有相见恨晚之感。李岩随即参加了起义军,成为了李自成身边重要的谋士之一。
想来,由于明末的官场黑暗,官员贪污成性,百姓流离失所。李岩虽然满腹经纶,却苦于无处施展,这大概就是李岩参加起义军的重要原因。
李岩入伙后,给李自成提了不少建议。"尊贤礼士,除暴恤民"、"假行仁义,禁兵淫杀,收人心以图大事"。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李岩还很懂得一些舆论宣传的奥妙,他派人扮成商人,在民间广布流言:"闯王仁义之师,不杀不掠";他还亲自编出童谣,让小儿到处传唱:"开了大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早早开门拜闯王,管教大家都欢悦"。
李岩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使得闯王李自成的起义军,得到了百姓们的热烈拥戴,几百万灾民蜂拥而来,李自成从此走出隐伏商雒山中时的低谷危厄。完全可以说,崇祯十三年后农民起义军的辉煌,李岩是多有建树、立了大功的。
一年后,李自成就攻破了潼关,杀死了孙传庭,占领了西安城。但是却在另外两个谋士牛金星和宋献策的连番鼓动之下,提前称帝,建大顺政权。
之后起义军更是一路势如破竹,很快就攻破了北京城,崇祯皇帝自缢煤山,明朝灭亡。
不幸的是,进京之后李自成就变了,他对牛金星的话变得言听计从,对李岩的进谏变得不再理会。李岩曾进谏严肃军纪和招抚吴三桂父子这两项重要建议,可惜李自成都置之不理
定州失败后,李自成听闻河南全境都向明朝军队投降了,就同部下商议对策。李岩主动请缨,愿意亲率两万精兵赶赴中州。闯王李自成当时没有答应。
李自成之所以不答应,他是怕李岩是另有所图。因为军中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流传一则“李岩要当皇帝”的传言。
宋献策曾经提出“十八子,主神器”的谶语。
十八子,顾名思义是个“李”字,这谶语的意思就是说,老天已经安排好了,将来姓李的人会当皇帝,李自成听了自然欣喜万分。
牛金星此人心胸狭窄,又善于弄权。李岩有勇有谋,他自然视李岩为威胁,又加上李岩对牛金星进京后所作所为不满,也曾抨击过他。于是牛金星便对这一谶语进行了另外的解释,他对李自成点出来李岩也姓李。
李岩也可能是“十八子”,就令李自成对李岩起了疑心。牛金星还安排人在军中散布李岩想当皇帝的谣言,这更加让李自成如坐针毡。
李自成下定决心要除掉李岩,他安排牛金星在兵营中埋下伏兵,召来李岩饮酒。李岩带着弟弟李年刚进大帐,就被牛金星擒下,当场诛杀。
只不过令李自成没有想到的是,在他冤杀李岩之后没多久,他便在吴三桂和多尔衮的联合打击下,兵败一片石,只得仓皇逃离了北京城。从此风光不再,直至英雄末路,在湖北九宫山被地主武装袭杀。
在李自成身边三个谋士:李岩、牛金星、宋献策中,李岩的计策对李自成帮助最大,也扭转了李自成当时极其被动的局面,可以说李岩就是李自成身边的第一谋士,这一点也不为过。
可惜,李岩是所托非人,李自成显然不是他的名主,满腔抱负还没来得及施展,就被冤杀了。
呜呼哀哉,可惜可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