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如何培养职业能力(日常学习场景,才是锻炼底层能力的沃土)
提到提升大学生的职业能力,最常见的想法和建议都是尽量多实习,这个建议背后的假设是:只有在工作的场景中才能锻炼职业能力。
然而,事实上,一个人的职业能力如果拆开了来看,是由一系列的基础的底层能力构成的,比如,学习和理解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口头和书面的沟通表达能力等等。
而这些能力,不仅能通过工作场景得到锻炼,通过大学里的日常学习场景,也同样能够得到锻炼。
因此,大学生要提升自己的职业能力,通过在日常学习过程中,刻意锻炼自己的底层能力,是最省时省力的做法。
01
通过各门课程的学习,掌握最科学系统的学习方法,提升学习能力
大学课程的安排,教材的编写,其实都暗含了非常多最科学系统的学习方法。
比如,在学习专业课程时,一般都会先安排学这门学科的概论,让学生在内心里对这门学科有一个整体框架的概念和把握,然后再去学习各具体的分支知识。
这其实就是学习方法中非常重要的一点:从整体到部分。
如果在专业学习中,深刻地理解了这一点,迁移到工作能力上,也会让自己的学习比别人更快更系统:
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当大学生毕业后进入到一家公司,非常基础的必须要尽快学习的就是关于这家公司的基本信息:做什么业务,怎么做?公司的部门有哪些,多少员工?
如果你有从整体到部分的学习思维,直接一张组织架构图就能够理清所有问题:公司生产销售某某产品,自行研发所以有研发部,研发出来后需要采购原材料所以有采购部,以此类推,把部门和怎么做这个业务就梳理清楚了,再看看各部门分别多少人,就把公司的人员构成情况也弄清楚了。
事实上,在工作中,几乎每天都要面对新的需要学习的东西,如果我们掌握了学习方法,拥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几乎就等同于拥有高超的职业能力。
02
通过独立练习,提升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果对面试官做一个调查:什么样的求职者是自己看一眼就不想面试的?由家长陪同参加面试的,一定在列。
部分大学生在求学期间缺少独立锻炼,作为一名成年人,原本早就应该独立解决属于自己的一切问题,但直至毕业,仍然未能独立。很难想象,这样的大学生工作之后,能够快速成长为能够独立负责、胜任工作的合格员工。
公司招聘一个员工,本质上,就是希望这名员工来公司解决他职责范围内的问题。而一个人解决问题的能力,是通过独立地解决遇到的一个个难题锻炼出来的。
大学作为从学生到社会的过渡阶段,会遇到诸多问题:大到毕业之后读研还是工作的人生重大选择问题,小到室友未经许可用了自己的洗衣粉要不要跟他表达不满、如何表达?
当一个大学生把这些都当成是自己成长道路上要面临的功课,即便一筹莫展,即便处理得很笨拙,也坚持自己的事就要自己承担起责任,那么,几年下来,一定会是一个遇事沉着冷静、解决问题能力突出的应届毕业生了。
03
抓住各种机会,提升书面及口头沟通表达能力
大学生从学生走上职场,最先用到的,就是书面和口头的沟通表达能力:写简历、自荐信需要书面表达能力过硬,而面试则需要具备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
可以说,不管专业能力和其它方面的能力如何强,基本上,都需要借由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这个渠道,来传递自己具备相应的职业能力。
而这个能力,也是将来进入职场后,跟领导、同事能够更好合作和理解的基础。
在学校的锻炼,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多参加学生会、班委等的竞选,提升自己公开场合的演讲能力,如果竞聘成功,跟各方打交道的经历会进一步锻炼自己的沟通能力;
二、保持阅读、写作的习惯,培养必要的语感,这样,需要书面表达时,就能够主次分明,有话可说;
三、时间允许的情况下,适当参加诸如促销员、家教等兼职、实习,锻炼口头表达能力和说服能力。
如果能够在大学生最常见的学习场景中,刻意进行这些基础的底层职业能力的训练,相信即便不接触真正的职场,等到毕业时,也已经是一个能够胜任职场要求的有潜力的应届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