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无忌心中的挚爱是谁?
武侠故事中的主角往往都是“一尘不染”的,在正邪立场的问题上,他们无疑只能是站在正道一方,毕竟武侠故事的主题就是“惩奸除恶”“邪不胜正”,而对待感情问题,他们自然也只能是专一的。
比如《神雕侠侣》中的杨过,尽管他在书中表现得放浪不羁,遇上那些妙龄女子时总不免撩拨几句,以至于那些女子“一见杨过误终身”,可他自己倒是“万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心中始终坚守着自己的姑姑小龙女,他后来的跳崖之举也证明了他愿意为小龙女放弃自己的性命,足见他有多深情。
而《倚天屠龙记》中的张无忌却不是如此,他心中的挚爱是谁?似乎直至书末也没说明白。
一、表面的赢家赵敏
从结局来看,张无忌似乎也是专一的,毕竟故事结尾之时,陪伴在他身边的女子只有赵敏一个,但金庸在新修版中安排的结局却给张无忌和赵敏后来的“二人世界”增加一些不确定性。
常有人问“为何张无忌一身神功,实战却屡屡受挫”,其实答案很简单,身怀各种神功是“实战强大”的前提,而“实战强大”却不是身怀神功的必然结果,这里还要考虑到习武之人的性格,而张无忌是个优柔寡断之人,哪怕是面对恶人,他也难免心慈手软,更别说面对周芷若了,所以他在书中几次被周芷若所伤正是因为他优柔寡断,而他的优柔寡断不仅体现在战斗中,也体现在他对感情的处理上。
新修版末尾,周芷若就留下了一段十分暧昧的话语,当张无忌提出要与赵敏去大漠时,周芷若却提出“不许张无忌与赵敏成婚”的要求,你看张无忌是何反应?
原著道:“张无忌道:‘不拜堂成亲,自然不违背侠义之道。我跟你本来有婚姻之约,后来可也没拜堂成亲。好!我答允你。到了蒙古之后,我不和赵敏拜堂成亲,但我们却要一样做夫妻、一样生娃娃!’周芷若微笑道:‘那就好。’……周芷若嫣然一笑,说道:‘你们尽管做夫妻、生娃娃,过得十年八年,你心里就只会想着我,就只不舍得我,这就够了。’……张无忌心中一阵惘然……‘为什么过得十年八年,我心里就只想着芷若,就只不舍得芷若?’”
显然周芷若是把张无忌给拿捏死了,此时张无忌内心已然动摇,看周芷若满意离场的姿态,张无忌后来多半会如她所说回来找她,从这里来看,赵敏自然谈不上是张无忌的挚爱了,至少他心里还藏着另一个人。
二、金庸在后记中的说法
其实金庸在新修版后记中也明确提到了张无忌的想法,不过张无忌这种“花心大萝卜”的心思就连他这作者也捉摸不透。
金庸是这么说的:“张无忌却始终拖泥带水,对于周芷若、赵敏、殷离、小昭这四个姑娘,似乎他对赵敏爱得最深,最后对周芷若也这般说了,但在他内心深处,到底爱哪一个姑娘更加多些?恐怕他自己也不知道。是不是真是这样,作者也不知道,既然他的个性已写成了这样子,一切发展全得凭他的性格而定,作者也无法干预了。”
如果以金庸在后记中的说法为准,也恰恰与前文提到的周芷若的说法相符,张无忌的内心根本不算坚定。
而金庸也拿郭靖和杨过与张无忌进行了对比,那二人对感情坚定的态度与张无忌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原文道:“张无忌的一生却总是受到别人的影响,被环境所支配,无法解脱束缚。在爱情上,杨过对小龙女至死靡他,视社会规范如无物;郭靖在黄蓉与华筝公主之间摇摆,纯粹是出于道德价值,在爱情上绝不犹疑。”
所以无论怎么看,张无忌后来选择与赵敏走到一起,也并不能让人觉得他的情路已经尘埃落定,他后来会不会反悔,又会与谁在一起,似乎都还有变数。
而要了解张无忌的挚爱是谁,还得看他濒死时的一番话。
三、张无忌濒死吐真言
正所谓“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一个人在面临死亡的时候难免会将自己内心深处藏着的秘密给说出来,此时他的一言一行相对而言都是最真实的。
而当年张无忌在面对波斯三使时就一度陷入苦战,那时的他认为自己或许会死在波斯三使手中,于是发出了这么一番感慨。
原著道:“这虽是一股无形无质的阴寒之气,但刺在身上实同钢刃之利。张无忌霎时之间闭气窒息,全身僵凝倒地,心中闪电般转过了无数念头:‘我死之后,义父也难逃毒手,想不到波斯总教使者竟如此不顾信义。殷离表妹能活命么?赵姑娘和周姑娘怎样?小昭,唉,可怜的小妹子!本教救民抗元的大业终将如何?’眼见流云使举起右手圣火令,往他天灵盖击落。张无忌急运内力,冲击胸口遭点中的玉堂穴,但终究缓了一步。”
从这里来看,张无忌心中最记挂的几个人莫过于他义父谢逊以及岛上的四女了,不过他对待四女的态度又是有区别的。
对待殷离,他始终是将对方视为自己的表妹,事实上殷离也是几位女子中对张无忌最无感的,她爱的不过是阿牛哥而已,所以张无忌对殷离自然是谈不上有多爱的,更多的只是亲情而已。
而对于余下的三位女子,她们在张无忌心中的地位基本上是一致的,所以笔者说赵敏只是表面上的赢家,金庸也说了:“张无忌最后与赵敏前往蒙古,从此不回中土,但如出现其他偶然因素,周芷若可能去蒙古找他,他可能和赵敏同去波斯找小昭。”
所以硬要说张无忌的挚爱是谁的话,那么周芷若、赵敏、小昭三人都是,而非赵敏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