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寒酸的帝陵,揭秘同治与慈禧的往事,害死同治的真正凶手是谁?
他是清朝历史上最短命的皇帝,也是慈禧唯一的儿子,他就是同治皇帝,同治帝的惠陵坐落在清东陵的西南角。
清东陵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帝王陵寝圈,里面埋葬着五位皇帝,十五位皇后,同治帝的惠陵看上去跟其他的陵墓差不多,却少了最重要的神道和石像生。
按照清朝的帝陵规制,每座皇帝陵寝都必须建有神道,神道有三行条石,每行条石之间用砖铺满。这个神道实际上就是神灵走的道,叫神道或者叫神路,神道是建筑的核心,没有它就没有主线了。
清东陵的首陵是顺治皇帝,他的神道就非常气派宏伟,长度达5600米,是整个陵区的主神路,所以陵寝的神路都与顺治帝的相连,表示儿孙一脉相承,惠陵缺少了神道,也就无法跟先祖相通。
石像生是帝王陵墓前安设的石人石兽,不仅能够镇恶辟邪,更代表着皇权高于一切,就算是皇帝死了,他还是至高无上的主宰者。
可以说神道和石相生就是大清帝灵的命脉,同是爱新觉罗的子孙,同是帝陵,还是慈禧唯一的儿子,为什么惠陵会被偷工减料呢?
一、
清王朝200多年间,一直有一个雷姓家族在为皇室主持建造各种建筑,百年雷家就是百姓口中的“样式雷”,同治帝的惠陵就是他们建造修建的。
在雷家流传下来的惠陵建筑图纸上,明确画着对应的神道和石像生,可为什么完工后的惠陵却没有这些东西呢?
据清实录记载,光绪元年四月初七日,慈禧、慈安两宫皇后下懿旨:“惠陵现择吉兴工,除神道及石像生毋庸修建外,其余均照定陵规制。”
慈禧的懿旨就是特地下给惠陵建筑团的,意思就是:我儿子的陵寝就照着他爹的样子建造,不过神道和石相生就省了吧!
同治的惠陵“寒酸”,但慈禧对自己就格外大方,第一次建成后,慈禧不满意她的陵寝,直接推倒了重建,陵寝三大殿里用的都是黄花梨,陵寝里用到的金达到了4592两。
对自己如此阔绰,怎么儿子的神道、石像生就不愿意修呢?其中是否隐藏了什么秘密?
同治的父亲咸丰31岁驾崩,同治19岁离世,他们两父子都是药罐子。慈禧活到了74岁,不过慈禧也是药罐子,每天都让太医弄各种养颜长寿的药方。
当年慈禧为了怀上龙子,也是拼命嗑药,在中药的调理下,咸丰五年,慈禧终于怀孕了,第二年3月20日,慈禧生下了皇子载淳,也就是日后的同治皇帝。
生下龙子,慈禧的地位自然是水涨船高,而她生下的这个孩子还是皇上的长男,在宫里立下首功,最主要的是,大清皇宫之后都没有后妃再生下过男孩。
为了生下同治帝,慈禧不停吃药调理身体,这样一个难得的孩子在19岁匆匆离世,是清朝历史上最为短命的皇帝,是不是因为走得太突然,来不及修建神道和石像生呢?
顺治帝同样也是死得突然,死后才开始修建陵寝,可他的神道和石像生不仅没有省,还成了整个清东陵最宽最长的,就连石像生都整整立了十八队。
由此看来,时间不允许的说法根本不存在,即使时间来不及,陵墓修建后完全可以补上,那么还有什么原因会让慈禧对自己的儿子如此呢?
这就牵扯到了同治跟慈禧的权力之争,众所周知,慈禧除了是个母亲,还是一个充满野心的女人,“垂帘听政”,妄图成为第二个“武则天”,慈禧想揽权,横在她面前的就是她的儿子同治,有坊间传闻,同治就是慈禧害死的!
二、
1861年8月,咸丰皇帝病死热河,遗诏立载淳为皇太子继承皇位,也就是同治帝,任命颐亲王载垣、正亲王端华、户部尚书肃顺等八人辅政,年号“祺祥”。
同治帝当年还是个孩童,哪里会处理什么政务,面对如此好的机会,慈禧怎么可能放过。
同年11月,慈禧与恭亲王一起发动政变,将八位大臣分别革职或处死,改元“同治”,慈禧施行垂帘听政,实际控制了国家大权。
慈禧一生要强,同治成了慈禧后半辈子的希望,在同治六岁的时候,慈禧就为他请了四位硕学鸿儒,个个才华出众,德高望重,而且能够独当一面。
除了学文化知识,慈禧还给同治安排了很多课程,射箭、骑马、打枪,同时还要学习满文、汉文和蒙文。
除了每天繁重的课业,同治还要起早贪黑地到养心殿去会见官员,虽然只是慈禧垂帘听政的摆设,但坐在龙椅上必须要有皇家的威严,必须端正的坐着,不能乱晃乱动,体力的负荷实在不轻。
同治也想做个有学问的人,讨得母亲的喜爱,可高强度的学习和压力引起了他的厌学心理。
同治从小就是在皇后慈安身边长大,因为慈禧是偏妃,没资格抚养。后来慈禧也成了皇太后,有资格了,可慈禧有政务要忙,照顾同治的还是慈安居多。
慈安对同治十分溺爱,慈禧对同治又过分严厉,在两个母亲极端的教育方式下,同治的人格塑造出现了大问题。
慈禧、慈安爱看戏,同治就跟着两个母亲一起看,耳濡目染之下,同治对戏剧也产生了喜爱,常常跟优伶厮混在一起,慈禧知道这事也不管,同治就越发的玩物丧志。
除此之外,同治对于读书的兴趣也越来越淡薄,还时常跟亲王贝勒一起打闹嬉戏,在课堂上捉弄老师,将“君子不器”的下半部分遮住,向老师请问“君子不哭”是什么意思,老师气得冒烟,可是对于同治是不能打不能骂。
养母慈安一昧地讨好、万般宠溺,亲生母亲只顾着擅权揽政,一味严厉,成年后的同治非常不成器,不仅没能成为博学睿智的君主,就连一般君主的水平都没有达到。
三、
同治是皇帝,迟早要当权,可尝到皇权滋味的慈禧不想让亲生儿子掌权。
按照清朝的惯例,皇子成年就应该早日大婚,大婚不仅仅是为了娶妻繁衍后代,更是意味着皇帝可以自己掌权亲政了。
顺治帝十三岁大婚,康熙帝十四岁大婚,咸丰帝十六岁结婚,同治帝已经十六岁,早到了大婚的年龄,可却迟迟不见动静。
无论慈禧怎么推迟,同治还是要大婚的,皇帝大婚最重要的就是要选定正宫皇后,皇后在后宫中是统领,是众妃之主,也是天下女子的表率,在中国封建社会,妻妾地位判若云泥。
两宫太后对此也非常上心,对户部选上来的秀女一个个的审查家世背景。
同治十一年二月二龙抬头的日子,通过层层选拔的秀女们在这一天接受皇帝及两宫太后的定夺,皇后的人选最后定在了两个人的身上。
一个是刑部员外郎凤秀的女儿富察氏,14岁,风姿卓约,婉丽秀美;另一个是同治三年的状元重启之女阿鲁特氏,17岁,属蒙古八旗。
慈安一眼就相中了阿鲁特氏,认为她聪慧贤德,适合母仪天下,可这却遭到了慈禧的反对。
当初慈禧发动政变时,将亲王载垣、正亲王端华、户部尚书肃顺三人杀掉,这阿鲁特氏就是正亲王端华的外孙女,慈禧自然是不喜欢她。
两宫皇后产生了分歧,皇后的选择权落在了同治皇帝身上,同治皇帝对慈禧有着极强的逆反心理,同时他也更喜欢慈安,慈安对他温和许多,最后,同治选择了慈禧讨厌的阿鲁特氏。
公元1873年正月二十六日,同治正式亲政,这一天,紫金城里举行了隆重热闹的归政大典,北京城中充满着欢愉的气氛,各口岸的中国船只上也悬挂了龙旗以示庆祝,只有慈禧感觉落寞。
内心郁闷的慈禧将火撒在了皇后身上,三天两头地去干涉同治的生活,一会跟他说不要天天跟皇后腻歪在一起,要雨露均沾,不要冷落了富察氏。一会儿又无端指责皇后过于安逸长胖,让皇后多去走走。
慈禧此举不仅将皇后折磨得心神俱疲,还让同治对她更加逆反,同治亲政一年,悲剧上演了。
到同治十三年,同治受凉导致身子不适,没想到十天后,同治的病情突然加重,不仅四肢无力还全身酸软,皮肤上出现很多没有凸起的疹形红点,太医确诊为天花。
得知儿子生病,慈禧第一件做的事情不是关心儿子,而是在同治的病房里召见文武百官,为什么?慈禧要让所有的大臣都看到同治不能处理政务了,然后自己就可以出山代理朝政。
慈禧得到了权力,也将儿子置于不顾之地,天花不能见风,可慈禧还在他的病房里,频繁召见大臣,还将同治生病的模样掀起来给所有人看,没多久,同治就病死了。
四、
对于同治死于天花这个说法,学术界并不认同。天花是一种烈性传染病,主要通过空气中的飞沫或者直接接触进行传染。
两宫太后竟然亲自在病榻前秉烛,让大臣观察病情,如此近距离的接触,患者难道不怕被传染吗?
为什么大臣和太后都没事,难道他们都接种过疫苗了,各个都有抗体吗?还真有可能,当时已经有天花的接种了,方法就是将疫苗吹进鼻子里,接种疫苗。
如果大臣太后都接种了疫苗,作为万金之躯的同治帝不可能没有接种过吧?那接种过疫苗怎么还会得天花呢?
除非,那个根本就不是天花,天花来势凶猛,一旦感染上天花,初期就会死亡,可同治帝从发病到死亡一共过去了36天,如此长的发病时间显然不是天花,反而更像花柳病。
花柳病就是如今说的梅毒,同治帝的私生活非常糜烂,同治的伴读载澄是个纨绔子弟,整天带着同治一起去寻花问柳,两个人脑子里都是男盗女娼。
同治习惯了这样放荡的生活,天天都和载澄一起出去玩,所以非常有可能患上梅毒。
除了这两个推论外,还有人认为是慈禧害死了同治,因为同治去世时才19岁,正是青春年少的时候,身体怎么会那么不堪一击,很有可能是慈禧为了早日接替同治帝,所以顺势害死了自己的亲儿子。
那么慈禧害死同治真的有可能吗?
借助高科技,人们揭开了光绪帝的死因,光绪帝并非自然病死,而是急性胃肠性砒霜中毒而死。
专家从光绪帝的头发、衣物及陵墓的内外进行取样分析,发现光绪的头发和衣物都含有剧毒三氧化二砷,就是人们常说的砒霜。
一般60毫克至200毫克的砒霜就足够置人于死地,而光绪帝尸体沾染的砒霜总量则高达201.5毫克,总量明显大于致死量。
如果光绪是被慈禧害死的,那么同治帝也很可能被慈禧以相同的方式害死。
野史里记载了这样一段故事,皇后偷偷去看望同治帝,那时的同治帝就像一只烂透了的桃子,满目疮痍,皇后痛哭流涕,同治帝就安慰皇后:“你暂时忍耐,总有出头的日子。”
没想到这话被太监上报给了慈禧,慈禧立马冲到了同治帝的寝宫,揪住皇后就是一巴掌,情急之下的皇后说了一句话:“我是从大清门进来的,请给媳妇留一点体面。”
没想到这句话刺痛了慈禧,慈禧是偏妃出身,皇后的话揭了慈禧的短,慈禧竟然叫人杖责皇后。
在宫中,杖责都是对出身低贱的宫女和太监使用的刑法,如今却用到了皇后的身上,同治帝被气得晕了过去,也是因为受到了这件事的刺激,同治帝才突然崩逝的。
从中人们也发现,惠陵“寒酸”的真相,惠陵并不是真的“寒酸”,慈禧并非故意克扣,实在是因为真的没有钱了。
惠陵的开建时清东陵还有其他陵墓在修建,加上英法联军刚刚过去15年,清政府欠下的赔款条约还没还完,国库实在空虚,慈禧只能从每个省摊派80万两白银用来修建同治的惠陵。
另外,惠陵使用了非常珍贵的棪楠木,也叫铁铜木,木料非常的坚硬,比重与金属接近。
这种木料全部需要进口购买,这样惠陵的花销就上去了,一共花了436万两白银,比最盛时期的乾隆还多了一倍有余,预算不够,最后只能将神道和石像生给裁减了。
陵墓建成后,慈禧来到了同治皇帝坟头,坐在同治坟头,双手合十掩面而泣。
那一刻,慈禧终于显露出作为母亲的脆弱一面,同治帝的一生都没有得到慈禧太多的关爱,作为一位痴迷权力的母亲,慈禧的爱来得太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