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南宋时期,不受朝廷待见的民办小报,影响力和生命力为何会很强?

215人浏览   2024-05-29 20:14:13

宋朝建立后,宋太祖吸取了唐朝节度使跋扈一方所造成的长期割据状态的教训,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把军权、政权、财权和司法权集中到朝廷中央,同时对邮驿实行军管,由兵士担任驿夫,还设立了军事专用的急脚递。

宋初仍沿用唐制进奏官由地方委派。宋太宗继位后,又强化了统一发报制度,在原有进奏院的基础上,设立“上都进奏院”作为中央级的统一发报机构,进奏官改由朝廷任命。由进奏院发布的报纸仍叫“进奏院状报”,与唐代不同的是,它已是中央一级的官报了。

一、邸报在北宋的兴盛与发展

北宋初期,将地方行政机构分为州、县两级。后来,又在州之上设“路”,形成路、州、县三级地方行政体制。作为北宋的正式中央级官报的“进奏院状报”发行范围比较小,只发行到州一级。各州进奏吏再根据“进奏院状报”的内容传抄,或者摘其要点发出的报叫“邸报”,也称邸抄,是地方级官报。与“进奏院状报”相比,“邸报”发行的数量多,流布的区域广。

在宋代的典籍诗文中出现了有关“邸报”的许多记述,反映了“邸报”在宋代的兴盛状况,如王安石以“邸报”为题材的诗作《读镇南邸报》;苏轼“坐观邸报谈迁叟,闲说滁山忆醉翁”的诗句等。在宋代,通过阅读邸报得知朝廷大事,已成为官吏和士大夫一种需要和饭后茶余的雅兴。

二、宋朝对官报的审查和发布制度

到了南宋,还出现了“朝报”这一普遍称谓。据南宋赵升的《朝野类要》记载:

“朝报,日出事宜也。每日门下后省编定,请给事判报,方行下都进奏院,报行天下。”

《宋会要稿》也载明:“朝报逐日自有门下省定本,经由宰执始可执行。”门下省是分掌行政的中央机构。从这些引文可以看出,“朝报”是宋朝的政府机关报,每日发行,新闻时效性强,很可能是“进奏院状报”在南宋时的简称。“朝报”这一名称更准确地体现了它是作为中央级的官报,同时也反映出宋朝官报的发达程度。

为了维护封建统治阶级的利益,保持天下一统的局面,宋朝规定了严格的官报审稿和发布制度。先是由进奏院把编好的官报样本送中央执掌军权的最高机关枢密院审査,然后再发给进奏院传之四方。南宋时又改为由直属宋王朝最高国务机关之一的门下后省编定。总之,进奏院向地方发布的官报都是经过层层把关和严格筛选出来的“定本”。

三、内忧外患下应用而生的“小报”

宋朝是一个内外矛盾交错复杂的朝代。外有对辽夏、金的长期战争,内有多次农民起义,统治集团内部还有对外主战派和主和派的斗争,改革派和保守派的争论。内外矛盾的尖锐激荡,使得一些中下层官吏和依附于他们的知识分子都想得到更多的内幕新闻和对朝廷动态的迅速了解,而控制严格的中央官报已远远不能满足社会上的需要,于是,新闻色彩浓厚的“小报”便应运而生。

小报出现于北宋末年,到南宋才兴盛起来。它是一些进奏官和一部分中下级官吏,同专门在朝廷各级衙门中从事探听消息的人合伙秘密经营的。这些人利用自身的方便条件,把朝报尚未发表和不准备发表的消息,或是奏章中未曾实施的事,抢先用小纸书写,飞报远近,高价售出,故名叫“小报”。发行小报的人明知这是违反了朝廷的禁例,于是就假借“新闻”一词作掩饰,用以逃避官府的追查。当时,人们也把小报叫作“新闻”。从南宋起,“新闻”一词就和报纸联系起来了。

四、小报的影响力和生命力

经营小报的人有利可图,阅读小报的人获得了比邸报更快、更新、更多的消息,所以小报流传发展得很快,深受官场人物的欢迎,曾经风行一时,影响所及,上至朝廷,下达州县。

当然,小报的内容并不完全真实,甚至有杜撰的东西。在宋朝政事纷杂的情况下,小报又成为统治阶级内部各派系用来进行派别斗争的工具。

宋徽宗时,就曾发生过小报刊登伪诏的事件。宋徽宗任用蔡京主持国政,蔡京对内搜括百姓,对外妥协投降,遭到了主战派官员的反对和黎民百姓的痛恨。大观四年(1110年),小报上突然登出了宋徽宗骂蔡京的诏书,其中写道:

前宰相蔡京,目不明而强视,耳不聪而强听,公行狡诈,行迹谄谀,内外不仁,上下无检,所以起天下之议。四夷凶顽,百姓失业,远窜忠良之臣,外擢(zhuo浊)暗昧之流。不察所为,朕之过也。

这份诏书就是小报的经营者编造出来的,通过这一形式,小报还是多少曲折地表达了人民群众的呼声和愿望。小报的抄录发行完全脱离了宋代的“定本”制度,在很大的范围内打破了宋朝官报的垄断地位,因此,自小报出现以后,就遭到宋朝最高统治者所颁布的苛细法令的查禁。

宋孝宗下诏,对小报发行人和阅读小报的官吏严加惩处。宋光宗制订保甲法,规定进奏官五人连保,如其中一人私传小报,则四人连坐。尽管采取了这些镇压措施,小报却历经宋、明、清三个朝代,始终没有绝迹,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小报的出现是中国古代报纸在宋代的一个重要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