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一生的简短介绍50字 鲁迅牛在哪呢?生平简史了解一下!

536人浏览   2024-05-24 16:34:34

对于鲁迅先生,我想大家都再熟悉不过了。让我们来看看他这“牛博一”的一生!

他原名叫周樟寿,后来才改名为周树人。周树人这个名字,大家一定都给非常熟悉,但是周樟寿可能知道的人就比较少了。

大家可能不知道,鲁迅先生有着这样一个称号,他被“誉为20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

我最喜欢鲁迅先生的一句话就是,“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直视淋漓的鲜血”。而这句话,我也觉得就是对鲁迅先生的一生最大的概括。

1

1881年9月25日,在绍兴城内有一位伟人出生了,这个伟人就是鲁迅,在鲁迅诞生的时候,他所在的绍兴城,是封建的清王朝统治下的一个城府,当时的封建军权虽然说已经被动摇了,但是还没有被推翻,仍然在苟延残喘的维持着统治的局面。

鲁迅先生出生的时候,正好赶上了他们家的家境由富裕转向贫穷,但即便如此,他们家依然还是有四五十亩的水田。

生活是不成问题的,他的祖父周福清是翰林,这是一个性格非常耿直的人,无论在什么场合都能毫不留情地指责或者批评别人,是一个妥妥的清官。

周福清

父亲周伯宜是一个读书人,他这个人不喜言笑,看上去是一个很严厉的人,他没有做过官也不太懂得怎么样去教育孩子。

但他就知道对小孩严厉一些总是没有错的。所以他就想要把鲁迅训练成一个刚强正直,坚定而且有骨气的人。他觉得如果一个人受到欺负,那就应该还击而且要大力的还击,但是却不能无故的去欺负别人。

鲁迅的父亲和祖父的性格,对于儿时的鲁迅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在家里面,鲁迅是长男,按照当地的迷信说法,长男是不容易养大的,所以在他不满一岁的时候,父亲就把他带到了离家不远的长庆寺,拜了一位和尚为师。

2

鲁迅最初的名字叫做周樟寿,字豫山,但是按照绍兴人的读音,这两个字和雨伞的发音非常相似,就不太好听。所以没过多久,他就把字改成了豫才了。

到了18岁的那一年。鲁迅才把名字周樟寿改成了周树人。所以我们现在所听到的通常的说法就是,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

鲁迅这个人小时候非常聪明,记忆力非常强,几乎达到了过目不忘的程度。在他大概7岁的时候鲁迅就到了私塾去读书,他的第一位老师是玉田老人,他这个老师的藏书非常的多,包括绘图版的《山海经》和《毛诗鸟兽草木虫鱼疏》。

小朋友都喜欢看图画书,鲁迅也不例外,所以在他的眼中,这些印着许多珍奇异兽和奇花异草的书就成为了他眼中的奇书。在教导了一段时间之后玉田老人就离开了。鲁迅的老师也换成了一位本家叔祖叫做子京老人

这个老师不但学问不高而且性情还有些奇怪,他这个老师因为性格非常奇怪,所以两个儿子跟他就很少往来。他就一个人住在家里这个房子因为年久失修,所以就显得非常的阴森。

鲁迅和他的同学们都不是很喜欢这个地方,所以他们就会经常到百草园去进行活动。这个百草园也就是我们所熟悉的那篇鲁迅的文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面所描述的地方其实这个百草园是非常没意思的,尤其是冬天就更加显得无聊。

但是有一天百草园迎来了一位从乡下过来的小朋友他的名字叫做闰土,闰土的父亲就在鲁迅的家里做短工。闰土比鲁迅大了两岁算是同龄人,所以他们两个很快就混熟了。鲁迅经常给他说一些乡下没有的东西,而闰土也经常会给鲁迅讲一些城里所没有的。

而这其中给鲁迅印象最深的就是闰土在夏天的夜晚手持钢叉朝着猹刺去,闰土的老爸也会教鲁迅如何在雪地上去捕捉鸟雀。

在年幼的鲁迅的心中无论是闰土,还是对方的老爸都是知识非常广博的人。但是在那个年代由于家庭出身的不同,闰土和鲁迅之间的距离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的扩大。

到了20年之后再相见闰土称鲁迅为老爷,甚至叫自己的儿子给鲁迅磕头。这对鲁迅来说是一种从未体会过的悲哀。


3

当鲁迅跟着这位先生学习完了之后,就开始了在三味书屋里读书的时光。

三味书屋的先生是一位头发发白戴着阔边眼镜高高瘦瘦的老人,名字叫做寿镜吾,这位老先生博学智儒,待人非常的和气但是三味书屋的规矩非常的多,可以说是全程最为严厉的。

寿镜吾

平日里除了上课在课外的时候鲁迅最喜欢的就是抄书,抄的是那些他喜欢的跟花木虫鸟相关的读物。

在抄书的过程中他渐渐的喜欢上了种花。小时候的鲁迅几乎可以称之为,一个知识渊博的植物学家,鲁迅的童年生活对于他的一生来说几乎都算是非常的幸福。

这让他日后回忆起来往往会产生一种美的感觉,一种向往的心情,并且以此获得创作的灵感,因为从13岁那年开始鲁迅就开始和社会有了接触。

4

开始感受到了人世间的辛酸,在他13岁的那年祖父因为官场上的一起案件而下狱。这对于他的家庭来说是一件非常不幸的事情,因为那个时候还还处于封建王朝的统治。

家里面的话有一个人犯罪就很有可能会被满门抄斩,鲁迅就因为这个事情被送到了大舅父家里去。

之前咱们也说过,鲁迅家里面目前就只剩下了四五十亩的土地,用来过户因为他祖父入狱了,家里面就得筹备上一些钱去找那些狱卒活动活动。

这样才能让祖父在狱中免去一些灾害。时间久了,家里面的经济也就渐渐的变得更差。除了这些之外因为他们家属于望族。

之前,有他祖父当官还撑着,但是因为老太爷入狱。所以一些亲戚就不免有势利眼。这就让鲁迅小小的年纪就经常会从心底产生一股悲哀的情绪。

5

因为家里面所遭受的这些变化,鲁迅的父亲性情就发生了改变。

经常会去喝酒无缘无故的发脾,气身体也渐渐的不太行了。他连续请了好几个大夫,这几个大夫没什么大的本事收费还都非常的高。

治疗了很久也并没有任何的起色,这些大夫甚至还说鲁迅父亲的病,很有可能跟前世有关。

然而无论怎么说,他父亲的病终究是没有治好,就这样与世长辞了又过了一段时间之后,他的祖父才从狱中被释放出来。那个时期的鲁迅大概有15岁左右,因为他是长男所以生活的重担有一部分就落在了他的肩上。

因为要给父亲治病他几乎天天出入于当铺和药店之间,在当铺账房先生凶巴巴并且带着污蔑的眼神中,接过钱再去药店里买药回家之后,又要忙这个忙那个,这个时期的鲁迅家里也从小康坠入了困顿。

这些变化却让鲁迅感受到了世态的炎凉。他后来在《呐喊》自序里面用两句话加以总结说,“有谁从小康人家坠入困顿的吗?我以为在这途路中大概可以看见世人的真面目。”虽然说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难,但这些并未打卡鲁迅,反而是进一步锻炼了他的意志和性格,也让他对于社会生活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得以提高。

自从他父亲去世之后鲁迅就再也没有去三味书屋读书了,但是他对于学习从来都没有放松。过了一段时间之后,他做出了一个选择。

他决定跨出自己现有的圈子,跨出封建宗法社会的门槛,去往南京进入江南水师学堂学习海军,当然那里的学费免费的,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6

这一年的鲁迅18岁,而且他把自己的改成了周树人,这一年也正是1898年在1894年的时候清政府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惨败。四年签订了《马关条约》割地赔款、丧权辱国,这件事在鲁迅的心里烙上了深深的印记。

18岁的鲁迅来到南京与其说是给他个人找出路,不如说是给中华民族找一条出路。

他来到南京的这一年正是《戊戌变法》运动猛烈高涨的时候,这次运动虽然说以失败告终,而且他的指导思想也并不正确,但依然还是带来了很多的影响。比如说新建了很多的新式学堂。

而进步的文化思潮,正是在这些学堂里面得到传播,也正是在这个时期鲁迅进入了江南水师学堂,在这里读书的时候鲁迅学习很刻苦,而生活也过得非常不容易。

这里虽然说大部分东西都是公费,但是他们给学生的津贴却并不多,基本上是买不了什么像样的东西。

然后鲁迅自己又没有钱,所以到冬天之后,他就买不了特别厚的衣服,这就让他养成了吃辣椒暖胃的习惯。甚至成为了嗜好,这个嗜好也让他的胃功能受到了不小的损害。

渐渐的,鲁迅就对江南水师学堂产生了不满的情绪,到第二年的时候他就转学了,转到了江南陆师学堂附属的铁路矿物学堂去学矿物。

到这里之后,他就发现跟之前学的东西完全不一样。之前在水师学堂的时候学的是英文,但是在这里学的是德文,另外还还要去学习算数学、物理学,在这里他还自学了有关于生理学的一些东西。

这让他回想到了父亲的病,并且开始认识到庸医骗人的可恨。在这里学习的时间鲁迅有了接触进步思潮的机会。

有一本引起他莫大兴趣的书名字叫做《天演论》。这是一本英国生物学家赫胥黎的著作。宣传的是达尔文的进化论思想,他读到的这本书是由唯心派派代表人物严复,于1896年翻译过来的,书中物竞天择的新思想,让鲁迅再也无法平静,他就联想到了中国受外国欺负的现实。

赫胥黎

这也让鲁迅先生认识到,如果中国还是按照以往陈旧的版本。那么在目前这个竞争激烈的世界上是无法继续生存下去的。要想脱离这个残酷的现实,那就必须且坚决的把那些腐朽的,不合时宜的,东西给抛弃掉并且坚决。不能向外来侵略者投降。只有这样中国才有希望。

达尔文的进化论思想,给了鲁迅非常深刻的影响。

在后来的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中,他经常会使用这个武器,直到后来他接受了更新的更科学的《马列主义思想》。

7

鲁迅在这里读书一直到了1902年,才算是从那毕业,但是他又面临了新的问题接下来该去哪呢?

当时的中国唯心浪潮,已经低落下去。1900年八国联军攻下了北京城,1901年签订了《辛丑条约》。

辛丑条约签署现场

当时的情况就是,对内清政府采取高压政策,镇压义和团运动国内可以说是一片黑暗,对于寻求科学和唯心真理的鲁迅来说,当时的情况到国外去才是一条较为合适的路。

就这样22岁的鲁迅前往日本,跟其他大部分留学生不同,他到了东京之后没过多久就把自己的辫子给剪掉了。

在东京学习的日子鲁迅是比较寂寞的,所以他就用读书来消除这种寂寞。他还经常会和自己新认识的朋友凑在,一起谈谈人性,谈谈国民的缺点和病根,甚至会讨论到如何去改国民性的问题。

在鲁迅的心中,他认为真正的革命者是孙中山章太炎。孙中山的革命民主派影响到了东京。

8

1903年,章太炎成章组织了一个革命团体光复会,鲁迅后来也成为了他的会员。在东京弘文学院学了两年多的日文。鲁迅选择了医学作为下一步学习的主攻方向。

1904年秋天,鲁迅前往了仙台,他选择学医的原因大概有两个。

第一个就是因为父亲的死,他父亲就是被那些庸医给耽误了。

第二个因为当时的中国也就是因为落后和无知,才被外国侵略者肆意的欺凌。

这是鲁迅切身感受到的,也是他所不能忍受的,他就打算学成之后回国去救治像他父亲那样被耽误的病人,或者是在战争的时候去做军医,他希望能够用医学来解救中国。

在这个学校里,鲁迅不但结识了许多陌生的教师。而且还认识了一位藤野先生,这个藤野先生曾经学习过中文。

藤野

所以对中国古代的先贤非常的尊敬。也因此他对鲁迅非常的亲近。时间久了之后,藤野先生不但定期会收取鲁迅的讲义,而且,每次都会把鲁迅所抄的讲义,从头到尾的用红笔修改一下。

在他来到这所学校的第二年,发生了一件事,这件事让鲁迅的思想引起了非常强烈的震撼,也从此改变了他一生的道路。

事情是这样子,就是在这一年的时候学校里面增加了一门细菌学的课程。

有一次课程讲完了,但还没有到下课的时间。于是老师就给学生放了几段片子,这时候日俄战争刚刚结束。所以大多数都是日本军国主义者宣传战胜俄国的情形。

在有一部片子里面,就是有中国人夹杂在里面,这里面主要就是说了,一个中国人给沙皇军队做侦探,然后被日军给抓了,要抓过去枪毙,枪毙的时候围绕观看的人是一群中国人。这对于鲁迅来说就是一种侮辱。

而且当时课堂上只有他一个中国人,每个看完这部影片的人都大喊了一声万岁。在鲁迅听来这种呼声就特别的刺耳,他好几天都不能平静下来。

他忽然就意识到,要想改变国人那么最重要的就是要改变人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文艺。于是他就想要去提倡文艺运动了。在这一年的春假,鲁迅就在考虑弃医从文的事情。

到了第二年结束,鲁迅就跑去找到了藤野先生告诉了对方自己的想法,并且跟他说自己想要退学,藤野先生没有阻止他,而是在鲁迅离开仙台的前几天,送给了他一张相片在这张相片后面写了两个字“惜别”。

9

1918年5月,鲁迅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了自己第一篇用白话文写的小说,《狂人日记》,并且,从此一发而不可收,这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鲁迅建立了,现代中国 现实主义文学的革命传统。并且,奠立了他最初的基石。同年他在新青年上发表了一些随笔。这些就是鲁迅最初的杂文。

就这样鲁迅使用了另外一把武器,并成为了他终生的战斗武器。后来鲁迅参加了文化革命的工作,参加了领导当时革命运动和文化思想运动的指导刊物。新青年杂志的编辑工作。

在新青年杂志上,既《狂人日记》之后鲁迅又发表了短篇小说《孔乙己》和《》等作品。深刻的揭露了封建社会的真面目。

鲁迅的作品在内容上非常的深刻,在形式上也是非常的完美。所以就打动了一些青年读者的心,紧跟着鲁迅之后起来了成批的新文学作品。

就这样随着这些作品的不断问世,他们就掀起了反帝反封建的爱国热潮。并且传播了马克思主义。

1920年的秋天,鲁迅到北京大学中国文学系,去教中国小说史,从此鲁迅不再与他的文章和广大的读者接触,他本人也走到青年学生群体中来了,每当鲁迅在课堂上出现的时候,他都会受到热烈的欢迎,教室里和教室外到处都挤满了学生。

1920年10月鲁迅又写了两个短篇小说《头发的故事》和《风波》。在这两篇小说之后,鲁迅又创作了另外一篇小说《故乡》。

鲁迅这个人,因为他一直很崇尚进化论,所以他就把希望全部寄托在青年的身上。他认为在这个腐朽的封建社会,只有青年人才是唯一的希望。

在创作完了《故乡》之后鲁迅又写下了他最广为流传的《阿Q正传》。这本书带来的影响非常的巨大,它不仅是新文学中的丰碑,同时为现代中国现实主义的文学,建坚固的基础,而且他还获得了国际上,进步的和革命的作家的赞扬,获得了国际名声。

鲁迅不仅成为了中国最伟大的一个作家,同时在世界范围内,他也成为了20世纪最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之一。

10

1936年9月19日鲁迅就因为肺病去世了。他的一生可以说是平平凡而又伟大,他为了祖国和人民的解放而去学习,去工作,同时他也为了这项事业而奉献了自己的一生。

他在遗嘱里面给家人说葬礼可以收老朋友的钱,但是其他人呢一律不能收。尽快把我埋葬,不用纪念,尽快把我忘了就好。

在他去世之后,他的朋友们还成立了一个治丧委员会,里面的成员有,宋庆龄,蔡元培,胡风,矛盾等一共13个人。

在他去世的第1天就来了5千多个人吊唁。甚至给他抬棺是巴金,胡风,萧军,张天翼等人。可以说来头一个比一个大。虽然说鲁迅永远的离开了我们,但是他的精神和灵魂永远都在。这是我们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战士之一。

最后让我们一起向着这位最伟大的民族战士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