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进的一生概括:为何范进中举后突然疯了?把他的官职放到现代,你或许都不信!
范进穿着破烂的衣服,蓬乱的头发,在大街上来回奔跑,嘴里喃喃自语:"我中了,我中了,我中了......"路人纷纷侧目,窃窃私语:"这个疯子,在那自言自语什么呢?"
然而他们不知道,范进已经历尽千辛万苦,终于中了一个举人。这个举人放在今天,相当于一个科级别的官职。要知道,在那个科举刚刚制定的年代,一个举人的含金量,远远超过现在的正科级。
范进用他30年的青春,换来一次机会站上人生巅峰。这一刻的喜悦,恐怕你我很难体会。然而细想之下,我们是否也曾为了某个小小的职务,欣喜不已,乃至癫狂?
这一刻,范进爆发出的激情,这其中的酸甜苦辣,似乎比我们想象的要深很多。但是如果把他的官职放到现代,官儿有多大呢?或许大家都不信...
读书人的科举之梦
范进生在清朝乾隆年间,家境贫寒,自幼父母双亡。靠扫地度日,吃一顿没一顿。一天,村中来了一个生员,说京城科举高中可以荣华一世。范进听了大受鼓舞,决心踏上科举之路。
清朝科举分院试、乡试、会试三关。范进起初连院试都过不了,但他不气馁,日以继夜苦读,誓要翻转命运。三十多年过去,范进已五十有四,头发花白,脸上布满皱纹,这一年,他终于高中了秀才,仿佛重生。
秀才高中后,范进欣喜若狂,久居贫困的他仿佛看到了希望的曙光。作为秀才,他终于摆脱了最底层的身份,得到了“老爷”的美名。这对范进来说意义非凡。他满怀雄心壮志,决心通过考试进入统治阶层,实现真正的阶级跃迁。
然而这仅仅是科举漫漫征程的第一步。乡试录取比例仅百分之五,难度之高可想而知。秀才们要躬耕田地,交纳粮税,生活拮据。而举人则有衣食福利,免徭典赋,地位迥异。因此,举人是范进梦寐以求的官职。
为了通过残酷的乡试,范进付出了巨大努力。他整日困在简陋的茅屋,与饥饿和寒冷作伴,继续苦读。妻子和母亲忍饥挨饿,被他的梦想折磨得饱受折磨。
三年一次的乡试对范进来说是生死存亡的考验。他明白这可能是自己最后的机会,因此孤注一掷,奋力以赴。然而,冷酷的现实并未眷顾这位满怀热情的中年人。当那份落选的结果公布时,范进如遭雷轰,整个人陷入崩溃。他意识到,自己无法通过这最后一关,科举之梦已然幻灭。
一时间,范进陷入前所未有的绝望与痛苦。他感到前半生所有努力都白费了,命运的安排狠狠嘲弄了他多年的梦想。这刻骨铭心的痛楚几乎将他摧毁。
然而人生无常,悲剧之后迎来喜剧。就在范进身心俱疲,准备放弃的时候,一个机会悄然而至。原来在他考中秀才的消息传开之后,村里有位富户青睐他的学识儒雅,欲把千亩良田封给范进,让他免除赋税,一世无忧。
这对范进来说无异于惊天艳遇。他欣喜若狂,前后起伏的命运让他如获新生。虽然未能圆满科举之梦,但上天终究眷顾了他这一生的努力。从绝望到希望,范进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激动与感动。
人生如戏,聚散离合,范进的经历充满了酸甜苦辣。尽管历尽艰辛,但他依然怀揣梦想,坚信只要自己不放弃,就终会得到回报。这是他一生中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中国读书人崇高的气节。
跨越阶级,当上老爷
54岁的范进一生坎坷,家境艰苦,20多次科举都未中状元。好不容易在同一年考中秀才,又在童生资格下高中举人。这对当时的范进而言,简直是大惊喜。
一夜之间,他摇身从赤贫下层民众,跃升为受人尊称“老爷”的统治阶级。这无疑令他欣喜若狂。过去20多年在他心中积淀的那些屈辱感,那些来自妻子、岳丈、族人、邻里的白眼与嘲弄,全部都可以洗刷干净。
然而,范进的大脑在极度亢奋中也产生了障碍。他在街市门口遇到的那个邻居,三番五次告诉他中举的喜讯,范进却置若罔闻,死活不相信。20多年的失败已让他对任何好消息产生了习得性疏远。
直到邻居拉着他回到家中,看到家门口锣鼓喧天,才知这一切都是真的。一时间,范进陷入了极度的狂喜之中。他高呼要锦衣回乡,要让那些曾经瞧不起他的人跪倒在他马前。
也就是这个时候,范进的情绪达到了顶峰后又出现了倒退。他的大脑在这剧烈的情绪波动中产生了障碍,陷入短暂的疯狂之中。数日后他才逐渐清醒过来,但依然时不时会产生幻觉。
直到几年后,当他真正走进京城任官时,看着王公贵胄对他礼数周全,范进才逐渐确认这一切都不是梦。当上老爷,他完成了一个传奇式的跨越,也终于可以扬眉吐气,从此过上体面人的生活。
范进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小受家庭影响,立志通过科举出人头地。他苦读多年,终于在四十岁那年考取秀才。然而秀才的地位低下,难以改变命运,他继续目标举人,可总是与成功失之交臂。直到那年,四十七岁的他在母亲患病和家庭压力下,终于中举。
范进为什么会发疯呢?官职放在现代有多大?
要知道,在当时如果高中,中了举人,不仅是荣誉,更让范进获得了实质性好处。他可以免徭役、免税、置买田宅,成为地方上的人物。许多故交来往,送礼献媚,想攀附这位新晋的权贵。这与他此前四十七年的经历形成巨大反差,使得喜悦难以自控。
除此之外,范进中举后还有一份委任书,让他去山东学道,这个官职要比县令吃香,他的职位要是放在现代,相当于教育厅的厅长,也难怪在他中举后会发疯,换做我们,我们估计也高兴得不行!
一向节俭刻苦的范进,面对来之猛烈的名利场,失去曾经的淡泊。他并不习惯这番景象,由衷地感到迷茫。平日里清心寡欲的他,难以承受这突如其来的天翻地覆。
范进此时母亲已经去世,他一个人独自在外求学许多年,从未尝过家庭温暖,也无知己与之分享喜悦。巨大的反差在没有知己相助的情况下,对他造成了无法承受的冲击。
发疯让范进失去了继续求学和科举的机会。他无法在举人的台阶上继续向上,只能在未竟的抱负中收场,他再也无法通过科举改变自己的命运。
尾声
范进的命运揭示了当时社会的残酷竞争和人们的巨大心理压力。尽管现代社会已经不再依赖科举制度选拔人才,但激烈的竞争和挑战依然存在。然而,范进的故事也提醒我们要学会正确应对压力,保持积极心态。
范进的发疯既反映了他在面对失败时的无奈,也体现了他对功名不懈追求的毅力。虽然他的形象被后世嘲讽,但他的努力仍值得我们尊重。此外,我们也要看到封建科举制度的弊端以及它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至于范进的中举是否真的是一个美好的结局,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毕竟,他为了追求功名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甚至牺牲了自己的健康和尊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禁要问:他的这种付出究竟是否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