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征讨高句丽,铩羽而归,唯一庆幸的是挖掘了一位“战神”
公元643年(唐朝贞观十七年),东北亚局势发生巨大变化,高句丽权臣泉盖苏文杀掉国王,窃取高句丽政权,然后出兵攻打邻国新罗,半年之内,攻占新罗40多座城池。新罗国王恐惧万分,连忙派使者冒死前往唐朝求救。唐太宗李世民立即下诏,命令高句丽停止侵略,没想到高句丽不但不听唐朝劝告,还联合百济对新罗发动更猛烈的进攻。李世民忍无可忍,不顾众人劝阻,命令兵部迅速招募士兵,筹备粮草,准备御驾亲征高句丽。
同年,在山西河津,一位中年农民正在田野里耕种,他姓薛,30岁,他边干农活,边对妻子说:“我祖上也是名门贵族,如今家道中落,空有一身本事。我打算春耕之后,把祖坟迁到另一个地方。”妻子姓柳,劝丈夫说:“相公虽然有本事,但也要等合适的时机才能显露出来,我听说当今陛下正在征兵讨伐辽东,这个机会非常难得,你不如前去参军,等你功成名就回家,再迁祖坟也不晚。”
这位姓薛的农民觉得妻子之言甚是有理,便放下手中的锄头,前去参军,成为李世民征讨高句丽的十万大军中的一员。
大军从贞观十八年十一月出发,次年三月到达辽东。在李勣、李道宗等名将的带领下,唐军势如破竹,一个月内收复辽东大片土地。在安市之战中,和唐军对阵的是高句丽大将高延寿。李世民为了打败高延寿,采取分兵击之的办法,派李勣、长孙无忌分兵迎敌,李世民亲自率领四千骑兵占据高地观望战局。
双方交战之时,唐军占尽优势,高句丽兵马犹如困兽之斗,冲入唐军阵营,唐朝将领刘君邛被高句丽的大军团团围住,精疲力竭,眼看就要支撑不住。正在此时,从唐军阵中冲出一位战士,此人单枪匹马,一杆长枪犹入无人之境,只一个回合,就把领兵的高句丽将领斩首,并且将人头挂在马鞍之上。
这位勇猛的唐军士兵,就是上文提到的那位姓薛的农民,他姓薛名礼,字仁贵。人们都叫他薛仁贵!
《旧唐书》云:
郎将刘君邛为贼所围甚急,仁贵往救之,跃马径前,手斩贼将,悬其头于马鞍。
当时唐太宗李世民正站在高处,对于薛仁贵的一举一动都看在眼里。《资治通鉴》云:
上望见无忌军尘起,命作鼓角,举旗帜……会有雷电,龙门人薛仁贵著奇服,大呼陷陈,所向无敌;高丽兵披靡,大军乘之,高丽兵大溃,斩首二万余级。上望见仁贵,召拜游击将军。
原来,薛仁贵之所以能够以一人之力挡住高句丽数万兵马,依仗三点优势:
第一,当时电闪雷鸣,薛仁贵又大声疾呼,自带气势。
第二,薛仁贵穿着奇装异服,在雷电的映衬下,犹如神明,敌军惊惧。
第三,薛仁贵凭借勇猛之力将高句丽大将斩于马下,李世民在高处命人擂鼓助威,唐军士气大振,跟着薛仁贵就冲了过去。
此战,歼敌2万余人。2万人是什么概念呢?要知道,李世民亲征高句丽,在辽东打了三场大战,合成“三大战役”,即新城之战、建安之战、驻骅之战,这三大战役一共歼敌4万。《资治通鉴》云:
新城、建安、驻骅三次较大的战役,杀死高丽兵四万多人,唐朝将士死近二千人,战马损失十分七八。
三大战役共才歼敌4万,而薛仁贵这一战就歼敌2万。薛仁贵因此一战成名,李世民挖掘了薛仁贵这员大将,如获至宝。最重要的是,薛仁贵当年才31岁,而跟随李世民出征的两大将领,李勣50岁,李道宗43岁,和他们相比,薛仁贵是一代新生力量。
李世民经过7个多月的征讨,占领高句丽10座大型城池,打赢了三场大战,但高句丽负隅顽抗,唐军也损失惨重。再加上唐军远道而来,粮草有限,天气转寒,士兵棉衣不足,李世民最终决定退兵。
若从战绩上来说,李世民发动的这场战争,唐朝取得了微弱的胜利。但若从战略上说,这场战争不仅没有达到预期目标,而且大大消耗了唐朝的国力。因此,这场战争是一场决策失误,更准确的说法,是铩羽而归。正是因为如此,李世民在退兵的路上才感慨:
“魏徵若在,不使我有是行也!”
是啊,当初李世民执意要讨伐高句丽,大臣们谁都劝不住。若是魏征还活着,肯定能劝住李世民。李世民此时想起魏征,很明显是对这场战争表达后悔之意。
但是,在李世民怅惘之时,他看到了年轻的薛仁贵。挖掘了薛仁贵,这是出征以来,李世民遇到唯一值得庆幸的事情。李世民对薛仁贵说:
“朕不喜得辽东,喜得卿也。”
这句话,是李世民的心理慰藉。也是李世民在薛仁贵身上,看到了大唐未来“战神”的影子。
五年后,唐太宗李世民驾崩,唐高宗即位。在唐高宗年间,薛仁贵攻打西突厥、降服高句丽、抵御回纥、打击吐蕃,成为高宗时期军功最为显著的名将。创造了“三箭定天山”“云州大捷”“降服高句丽”等彪炳千古的战绩。
谷应泰曾评价薛仁贵:
“军若惊飚,彼同败叶,遥传仁贵,咋舌称神。”
把薛仁贵称作“战神”,并不夸张。倘若李世民泉下有知,看到薛仁贵的战绩,或许会更加欣慰。
读史可以明智,若想纵向了解中国历史,《资治通鉴》不可不读。
以上内容参考自司马光的《资治通鉴》,这本书,让我们对纷杂古代历史有了一个清晰的纵向了解,因此,我们若想按时间轴来了解历史,应该精读、细读、多读《资治通鉴》,因为在所有的史书中,《资治通鉴》是一本能让人多方面素质全面提升的书,它记载的更是政治、是权谋、是人性、是兴衰和沧桑。看完等于多活1300年。
曾国藩曾说:“先哲惊世之书,莫善于《资治通鉴》。”
梁启超曾说:“司马光之《资治通鉴》,乃天地一大文也。”
但是对于普通大众来说,阅读文言文还是比较吃力的。因此,笔者向大家推荐一套好书——《白话资治通鉴》。这套书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由台湾大学国文教授、博士生导师黄锦鋐领衔主持,集27位国学教授,历时3年,合译而成。
因为编纂者都是国学大家,因此这套书绝不是现在市面上,那些粗制滥造、携带私货的资治通鉴。而是尊重原文,逐字逐译,不多增一个字,以求贴近、还原《资治通鉴》本义。
作为历史爱好者,珍藏这一套非常划算,因为这一套在头条做活动,一套十大本,原价498,现在头条读者只要208,可以说是很超值了。大家可以点下面的链接购买。数量不多,就快没库存了,支持7天无理由退货的: